一条条航线,通达世界各地,形成一张大网。这张网的起点,是厦门海沧港。
全国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海沧台商投资区、全省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厦门出口加工区、东南沿海唯一的保税港区——海沧保税港区……当海峡西岸经济区迎来发展春天之际,全世界寻求发展的目光再次聚焦海沧。
通往国际、通往内地、通往台湾。
在“三大通道”的建设中,海沧港区,正在以服务腹地外向型经济为目标,发挥海峡西岸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中的主枢纽作用,努力成为海峡西岸重要航运物流中心和全球供应链中具有较强集散功能的物流节点。
两大交易中心辐射海西
在海沧湾奠基暨启动项目开工仪式上,总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的海沧商务中心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不久前,海沧石油现货交易中心落址海沧湾新城商务中心一期,目前已有100多家民营石油企业签订入驻意向书,该中心将发展为海西石油现货交易中心,力争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现货交易中心。
而依托海沧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海沧新城商务中心将打造石油现货交易平台,发展航运物流产业,形成购物、休闲等系列功能,尽可能集聚各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吸引国内外大型民营石油交易商入驻,最终形成对周边、对海西都有强大辐射效应的中央商务区。
本月初,另一个交易中心,海沧国际石材交易中心的成立也备受关注。来自境外的大量石材荒料到达海沧港后,直接运送到物流中心保税堆场,就地拆箱堆存、展示、交易。来自国内外的石材采购商云集这里采购,荒料石报关后运至国内工厂加工,或是再装箱分拨至国外。这一幕将很快出现在厦门海沧国际石材交易中心。
据悉,厦门海沧国际石材交易中心是目前厦门岛外建设中的最大国际石材物流分拨中心,3年内将建成辐射海西经济区的国际石材物流基地。
港区发展与产业“同频共振”
为什么选择在海沧建设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石材交易中心呢?厦门中集海投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酝酿已久的厦门海沧国际石材交易中心不仅符合“低碳”经济,也顺应了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
由于厦门本岛地域狭小,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业的重心逐步向岛外转移,特别是石材的进出口和堆存。
今年以来,海沧口岸的石材进出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基于厦门港作为全球最大石材进出口口岸的优势和海沧保税港设立带来的发展良机,旨在为海外矿主、荒料进口贸易商、石材加工企业和石材终端消费者提供一个公共、专业、集约化的石材物流服务平台的海沧石材交易中心应运而生。
从社会效益来看,厦门海沧国际石材交易中心以提高进口石材物流效率、完善信息管理、发挥综合优势、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为目标,将带动海沧物流产业快速向前发展,同时也将有效地缓解厦门市岛内交通拥堵压力和环境污染程度。
从产业上看,厦门海沧国际石材交易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优化和集成业务流程,实施电子商务,缩短生产出货周期,有利于石材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与石材物流中心类似,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对产业的发展往往能起到推动作用。
截至2009年,海沧港建成万吨泊位16个,在建15个,与此同时,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5家,2009年全区实现工业产值近600亿元。海沧港的建设,与产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海西航运物流中心崛起
年初,海沧保税港区一期顺利通过海关总署的验收。不久的将来,海沧港将成为海峡西岸重要航运物流中心和全球供应链中具有较强集散功能的物流节点。这也是海沧加快建设海沧保税港区,以服务腹地外向型经济为目标,发挥海峡西岸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中的主枢纽作用的结果。
作为厦门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沧港区拥有海西最好的港口设施,具备承接15万吨级货轮的硬件条件;开辟国内外航线30余条;世界五大航运公司已有4家落户海沧;世界知名物流供应商——嘉里物流联网有限公司斥资千万美金,在海沧保税港区建设物流中心。如今海沧港集装箱吞吐量已占居厦门组合港半壁江山,占全省近1/5。
未来,海沧将全力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产业链;建设功能齐全的配送园区,积极吸引全球物流企业500强和中国物流企业100强设立营运总部、商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采购中心;围绕建设中远洋集装箱重要干线枢纽港的目标,积极支持马士基、中远、达飞等航运巨头开辟更多国际航线;大力发展国际中转;完善集疏运通道建设。
同时,海沧将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中转业务,促进海沧港与台中港、高雄港分工合作,打好“对台牌”。在保税港区政策与“大三通”的共同作用下,海沧港应更有作为。